年夜饭得“挑”上来!海拔1534米,气象人这样过年
在海拔1534米的山顶上,“年”意味着什么?
是远离亲朋的“思念”?是上下奔波的“劳碌”?是俯瞰万家灯火的“孤独”?
对于泰山气象站的新春值守的3名业务员——57岁的魏传雨,52岁的国兆新和29岁的刘子璐来说,和并肩奋斗的同事在共同守护的站子里辞旧迎新,更是“踏实”和“亲切”。
除夕,泰山气象站开门第二件大事就是“贴春联”——头一件当然是雷打不动的巡护观测设备。
今年,这个活派到了“90后”的刘子璐身上。刚来三年的小伙子操作起电子设备是“老手”,但在贴春联上却是个“新兵”。
泰山气象站的墙壁均用花岗岩砌成,墙面纹路不平,透明胶带根本粘不结实。
刘子璐和魏传雨在贴春联
别看贴春联事小,讲究可大了。“师父”魏传雨传授经验:“必须用自己手打的浆糊,把墙上的纹路抹平,春联上墙后先摆正,再捋平压实。”果然,姜还是老的辣,春联平平整整一展,年味扑面而来。
魏传雨的老道不是没有道理。数不清多少个春节他就是扎在山上过的。
泰山气象站观测场
今年是他在这里工作的第40个年头。眼看着观测场里的仪器增加了,天气雷达升级为双偏振雷达,卫星地面接收站和自动气象站建起来了……泰山气象站89年的“生命”里他几乎参与了一半。魏传雨早已把这里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家,同事们就是亲人,而站里的仪器设备就像他的孩子一样。
魏传雨和刘子璐清洁仪器
“人喜庆了,也要让它们好好过个年!”趁着风不大,魏传雨带着刘子璐收拾好毛刷、软布、水和盆,来到观测场,仔仔细细地清洗、擦拭着仪器设备。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,泰山气象观测资料需用于参加全球交换,因此,保证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尤为重要。“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把他们保护好了!”魏传雨说。
不多会,观测场里焕然一新,太阳也渐渐爬高。现在,这个年,可以说万事俱备,只欠“东风”了。
此时,“东风”——泰山气象站站长国兆新还在半山腰上。他可是站里“钦定”的大厨,晚上的年夜饭没他开不了场。
由于值班人员除夕上山后一直要到初六才下山,国兆新先回了趟家,还翻腾出了一瓶小酒。“过年还是得有仪式感。”他说。
国兆新在准备年夜饭
一到站里,国兆新马不停蹄开始着手准备年夜饭。他一边行动一边盘算:菠菜配粉丝清炒,鸡和鱼腌一腌,再加点姜片去去腥……
而这些食材,都是靠挑上来的。
挑山工给泰山气象站送春节值守的物资
站里提前一周采买了易于存放的食材,如土豆、白菜、洋葱等。尽管现在缆车能通到南天门,但大宗生活物资还是需要挑山工的一副臂膀一双脚,一级一级挑到站上。
但春节值守时间长,挑山工五天前也已放假回家,想吃新鲜蔬菜就只能靠职工自己了。
魏传雨带着采购的蔬菜上山
昨天,魏传雨特意采购了些绿叶菜。从家里赶到集合点,乘坐班车到中天门,换乘缆车到南天门,然后走走歇歇,爬了半个多小时台阶和山路,终于将这些蔬菜带到站上。整个过程辗转三次、耗时两个半小时,这也是他们日常的换班线路。
泰山气象站的年夜饭
夜幕降临,泰山炒鸡和糖醋鲤鱼上桌喻示着年夜饭正式开始。这两个菜象征着大吉大利、连年有余,是每年站里除夕饭桌上的保留菜品。再加上热腾腾的饺子,几个清口素菜,一壶温热的酒,就又是一年。
国兆新和老魏对饮两杯,刘子璐因为吃完饭还要值班便以水代酒。两老一小,这个年倒也其乐融融。“今天风不小,明天一早记得给索道公司提供风场预报,年三十也别熬夜,以免误事!”国站长不忘提醒刘子璐明天的工作任务。
泰城夜景
吃完饭,三人在日观峰顶俯瞰泰城,霓虹艳影,热闹非凡。在泰山顶上这座小小气象站里,每年春节,总有几个泰山气象人不能与家人共享天伦,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?用他们的话说:团圆是年,守护团圆亦是年。
中国气象报社 出品
审核:段昊书
策划:叶奕宏 赵勇
作者:中国气象报通讯员 赵勇 记者 叶奕宏
图片来源:赵勇 毕于健
编辑:狸如
广告投放及商业合作请关注公众号并留言